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形象景觀藝術總監(jiān)林存真——
展冰雪畫卷 存中國印記(講好中國故事)
圖①:北京2022年冬奧會體育圖標。 |
會徽“冬夢”“飛躍”、源于篆刻藝術漢印的體育圖標、場館圍擋等北京冬奧會景觀設計,將冰雪運動元素與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巧妙結合,極富中國韻味。在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形象景觀藝術總監(jiān)林存真看來,冬奧會景觀設計包羅萬象,希望借助設計向世界展現(xiàn)既繼承傳統(tǒng)又面向未來的中國之美。 核心閱讀
再過10天,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火炬將點亮古都夜空,冰雪盛會迎來八方賓客。
冬奧會會徽“冬夢”、冬殘奧會會徽“飛躍”、冬奧會吉祥物“冰墩墩”、冬殘奧會吉祥物“雪容融”、火炬“飛揚”、獎牌“同心”、源于篆刻藝術漢印的體育圖標……獨具匠心的創(chuàng)意設計,猶如一幅中國文化長卷,漸次展開。
這幅長卷由無數(shù)人共同繪就,會徽設計者、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形象景觀藝術總監(jiān)林存真是其中重要一員!靶〉介T票、海報,大到街道景觀和體育場館的布置,冬奧會景觀設計包羅萬象。我們希望向世界展現(xiàn)一個既繼承傳統(tǒng)又面向未來的中國!绷执嬲嬲f。
設計冬奧會會徽,8個月修改近萬稿
林存真與奧運結緣,始于2003年。此前一年,她獲得德國萊比錫大學視覺平面設計專業(yè)碩士學位,到中央美術學院任教。當時她接到一個任務,給北京奧組委設計名片。3年后,她被調到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。此后,她先后設計了2014年南京青奧會會徽、形象景觀應用系統(tǒng)和2015年北京田徑世錦賽吉祥物。
2013年,北京征集申辦2022年冬奧會會徽標識。林存真設計的標識“墨舞冬奧”,以運動員和冰雪滑道勾勒出中國書法“冬”字,最終脫穎而出。2015年7月31日,北京申冬奧成功。林存真暗暗琢磨:“我能不能嘗試設計冬奧會會徽,拿出一個超越自我的作品?”
“漢字和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獨特載體,我希望通過奧運會這個平臺,讓更多人看到中國文化。”經(jīng)過深思熟慮,林存真決定仍然用“冬”字作為會徽設計的主體。毛筆、板刷、水粉筆……林存真和團隊成員用不同材質的筆一遍遍寫下“冬”字,體會書法的不同感覺。
在設計冬殘奧會會徽時,比賽項目的錄像讓林存真深受震撼——冬殘奧會高山滑雪運動員跟在引導員的身后,通過聽引導員滑行的聲音和口令來掌握軌跡和方向。運動員勇于拼搏的精神、自我挑戰(zhàn)的勇氣,讓林存真深深感到,只有“飛”字才能表達這種精氣神。
2017年1月23日,林存真收到北京冬奧組委通知,在征集的4506件作品中,她提交的801號作品“冬夢”“飛躍”最終入圍。
然而,更大考驗還在后面。由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王敏任組長的修改小組,與林存真一起開始了會徽方案的修改。8個月時間里,團隊修改了近萬稿,一個個200多KB大小的會徽圖形文件累積成15GB的總量。林存真說:“做事情就要努力做到最好!
2017年12月15日晚,會徽驚艷亮相。冬奧會會徽“冬夢”以漢字書法“冬”為靈感來源,圖形上半部分展現(xiàn)滑冰運動員的造型,下半部分表現(xiàn)滑雪運動員的英姿,將東方文化底蘊與現(xiàn)代風格融為一體。冬殘奧會會徽“飛躍”則展現(xiàn)了漢字“飛”的動感和力度,巧妙地變化成一名向前滑行、沖向勝利的運動員。
將中華傳統(tǒng)美學與冰雪運動特色相融合
漢字、篆刻、書法、剪紙、風箏、京劇臉譜……林存真的作品中充滿了中國元素。
林存真回憶,此前在國外學習設計時,導師和朋友們經(jīng)常問她中國文化方面的問題。那段時間,她讀了很多書,越探究越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。做畢業(yè)設計時,林存真的作品主題是“中國的數(shù)字”,她特意從北京帶了一批傳統(tǒng)木制算盤,通過設計展示出“形與數(shù)”以及中國人對數(shù)字的認識。林存真慨嘆:“長時間浸潤在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中,不斷感悟,才能創(chuàng)造出具有內涵的作品。”
“道法自然,天人合一”的中國傳統(tǒng)思想,是北京冬奧會許多元素的設計靈感。設計期間,林存真和團隊成員乘車取道延慶到達張家口,仔細揣摩沿途的山形地貌;他們站在高山滑雪出發(fā)區(qū)遠眺,感受小海陀山的氣勢……這些大自然賦予的靈感,在冬奧會會徽、吉祥物和場館圍擋等設計中得以體現(xiàn),生動傳神。
“從大自然中尋找答案”,在火炬“飛揚”的設計中,林存真體會格外深刻。起初團隊利用工業(yè)設計的手法,嘗試了很多方案,但始終感覺不夠生動。
直到有一天,林存真無意中看到一片蝴蝶蘭葉子緩緩落在辦公桌上,卷曲的葉面靈動輕盈,呈現(xiàn)大自然造就的曲線張力和美感。受這片葉子的啟發(fā),團隊調整了120多版模型,不斷打磨細節(jié),終于讓火炬“活”了起來。最終呈現(xiàn)的火炬“飛揚”,流暢的線條動感十足,極富中國韻味,獲得了國際奧委會執(zhí)委會的高度肯定。
無論是由霞光紅、迎春黃、天霽藍、長城灰、瑞雪白組成的主色,還是由天青、梅紅、竹綠、冰藍、吉柿構成的間色,以及墨、金、銀等輔助色……北京冬奧會色彩設計的靈感,都源自中國傳統(tǒng)礦物顏料色彩,并結合了對自然四時、二十四節(jié)氣等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理解。
用設計向世界展現(xiàn)中國形象
2021年10月18日,北京冬奧會火種采集儀式現(xiàn)場,第一棒火炬手、希臘高山滑雪運動員揚尼斯·安東尼烏接過熊熊燃燒的火炬。此時,他服裝的袖口、身側直達腳底的紅線,與如同彩色絲帶飄揚在天空中的“飛揚”火炬對接成完整的紅色線條。
“這一設計連接了天、地、人,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景觀體系。”林存真介紹,紅色絲帶是整個火炬接力視覺的核心,也與會徽圖形一脈相承;鹁、火炬手制服、火種燈和火種盆,所有的設計都統(tǒng)一在這條紅線下。
北京冬奧會體育圖標的設計,則采用早期文化符號及甲骨文的文字結構與形態(tài),用漢印為表現(xiàn)形式。圖標方寸間將冰雪運動元素與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巧妙結合,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冬奧“小紅人”(見圖①)。這還是冬奧歷史上第一款動態(tài)體育圖標:以動圖的形式,在2—3秒的視頻動畫中,圖標由二維的篆刻轉換為三維的冰雪運動,配合動感音樂呈現(xiàn)出“燃”的效果。“希望通過設計讓傳統(tǒng)印章變得時尚、活力,符合年輕人的審美!绷执嬲嬲f,未來還會設計交互式產(chǎn)品。
創(chuàng)新也體現(xiàn)在12個競賽場館的圍擋設計中。林存真和團隊將《千里江山圖》和《富春山居圖》與不同的冬奧項目進行結合,通過把中國山水長卷融入場館景觀,傳遞對于中國文化的思考。
中央美術學院校史館里有一張黑白老照片,那是1958年雕塑系的教學場景,教室上方懸掛的橫幅上寫著“全世界在看著我們”!拔覀兗缟蠐撝蛉澜缯宫F(xiàn)中國形象的使命”,回想起這張照片,林存真激情滿懷:“我很幸運有機會參與奧運會的設計工作,在奧林匹克歷史上留下中國的印記。”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2年01月25日 12 版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