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丈蜀先生近體詩的特質(zhì)
“最容易踏出腳印的地方,最難把腳印留落”,現(xiàn)代詩人李富祺《腳印》中的這兩句詩很富哲理。一個時代,詩者如云,但能把“腳印留落”在歷史的原野,可以說寥落晨星。唐代,李白是浪漫主義的,杜甫是現(xiàn)實主義的,他們的詩極具個性,為后世所景仰,F(xiàn)代的詩人大多曇花一現(xiàn),沒有“人過留名”,這是因為他們的詩沒有自己的審美特質(zhì),沒能興發(fā)感動,引起共鳴,打動人們的心靈。吳丈蜀先生畢生致力于舊體詩詞的研究與創(chuàng)作,善于觀察、捕捉和體悟現(xiàn)實生活,“見物起興”,善于從名勝古跡中鉤沉歷史,懷古鑒今,并以熟稔的對詩的駕駑能力,“舊瓶裝新酒”地從心底自然流出通俗易懂的能引發(fā)感動的詩來?偟膩碚f,先生的近體詩有如下特質(zhì):
1、語言樸質(zhì),清新俊逸
詩是講究語言的藝術(shù)。詩是客觀之“物”震蕩心靈后的一種語言自由的表達。如若語言艱澀,辭藻華麗,讓人難洞其中之意之情,則就失去了詩之意義!对娊(jīng)》、唐詩的語言大多平實質(zhì)樸,幾如大白話,F(xiàn)代人寫近體詩,有的人故弄玄虛,附著一些艱深難懂的辭藻,有故作高雅之嫌;有的則善于通變,心物交融,用清新的語言表達感物之心,讓人讀起來可親可近。吳丈蜀先生與前一種人寫詩的風(fēng)格是捍格不入的。他善于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,或用白描,不加修飾,語言力求平淡,顯現(xiàn)出真切深刻,質(zhì)樸無華的特點,但又平淡中蘊含深意。這與他追求近體詩創(chuàng)作的口語化傾向的觀念是一脈相承的。劉樹勛先生在吳丈蜀著的《回春詩詞抄》的序言中寫道:“丈蜀兄的詩詞,在藝術(shù)上具有清新俊逸的風(fēng)格,語言自然,而指事貼切,所以能在空靈中不做浮泛語!比缢钠呓^《薛濤故居》:“知音何獨是韋皋,千里歸來訪薛濤。古井無波魂已渺,春風(fēng)吹拂錦江潮。”薛濤是中唐時期的女詩人,入蜀淪為歌妓,其故居在成都東郊望江樓,故居中有薛濤井。韋皋在唐德宗時任西川節(jié)度使,對薛濤的才華頗賞識。吳丈蜀先生的這一首詠史詩,除了需要對兩個人名了解外,無一艱深之詞,在曉暢的語詞中表達了薛濤的知音何止韋皋一人?先生從千里來訪,自己也是知音呢!再如《黃山奇景組詩之二·雙貓撲鼠》:“松蘿掛壁郁蒼蒼,貓鼠千年搏斗場?蓢@靈貓?zhí)旖瞪伲两裆杏惺鬄檠!毕壬谝?guī)整的格律中用通俗的語言寫貓鼠之搏斗,而且寓意深刻,足見先生之功力。近體詩要寫得語言清新、不見斧鑿痕跡,是難能可貴的。
2、用典自然,點鐵成金
古代一些詩人喜從先秦到六朝的文史哲著述中吸取語匯和典故,頗擅用典。例如杜牧《泊秦淮》:“煙籠寒水月籠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。商女不知亡國恨,隔江猶唱后庭花!痹娭械摹逗笸セā犯枨且玫囊粋典故,南朝陳后主所作的《玉樹后庭花》,被后人稱為“亡國之音”。詩人杜牧所處的晚唐時期正值國運衰微之際,借陳后主因荒淫享樂終致亡國的歷史,諷刺晚唐那些醉生夢死的統(tǒng)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(xùn)。近體詩短小,如典故的運用恰到好處,可使詩微言大義,有更大的思想容量,傳達出更多的歷史信息。吳丈蜀先生博覽群書,擅于用典,但主張寫近體詩能不用典時就不用。
例如他的《重返瀘州雜詠》之一:“車入城區(qū)入眼新,身非過客是歸人。離家少小鄉(xiāng)音改,一聽鄉(xiāng)音便覺親。”這首詩一看就是化用了賀知章的《回鄉(xiāng)偶書》中的詩句“少小離家老大回,鄉(xiāng)音無改鬢毛衰”,只不過反其道二行之。先生用典信手拈來,自然妥帖。
又如五律《訪陽關(guān)》二首之一:“高岑鞭馬處,一望渺無垠。寂寞尋飛鳥,縱橫看亂云。征夫悲遠戍,羈客盼鄉(xiāng)音。忽憶王摩詰,沾襟送故人!碧拼娙烁哌m、岑參都曾出陽關(guān)去今新疆生活過一段時間,先生訪陽關(guān)時觸景生情,想到了征夫遠戍的悲涼和羈客無故人的孤寂,用王維的《渭城曲》之典,寫淚送故人之情。這種用典確能收點鐵成金、以少勝多、化腐朽為神奇之效。
貼切準確的用典,既可減少語詞的累贅,使語言更精練,又可加大歷史的縱深感,豐富詩歌內(nèi)涵,深化詩的意境,使詩新穎鮮活。但一般而言,白描手法難于用典。吳丈蜀先生在近體詩寫作的探索中,采用白描手法居多,追求的是雅俗共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