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7日,武漢啤酒節(jié)第三天。位于東西湖碼頭潭文化遺址公園的主會場,迎來武漢歌舞劇院專場。
人聲鼎沸、光影交織中,這座曾見證漢口新石器時期人類活動區(qū)域繁華的遺址,似乎穿越千年歷史,與現(xiàn)實交織。
武漢市文物考古所調查報告顯示,發(fā)現(xiàn)于此的碼頭潭新石器時期遺址,屬于仰韶文化后崗類型時期,距今約5500到6500年。此前,已發(fā)現(xiàn)武昌放鷹臺新石器時期遺址,屬距今4500到5000年的屈家?guī)X文化類型時期。這意味著,漢口人類居住歷史可向前推移1000年。
漢口最早新石器遺址曾是遠古人類聚居區(qū)
碼頭潭村,坐落于似山非山的高地,遙望東西湖區(qū)海拔最高的吳家山。兩地之間,隔著面積不大的碼頭潭。
1984年,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,東西湖區(qū)文化部門在這里發(fā)現(xiàn)了大量的石斧、石錛、夾砂陶、彩陶、動物骨等新石器時期器物。
當?shù)卮迕裾f,小時候,家里建房挖地基,一鍬下去,泥土里夾著陶罐的碎片。但他們不清楚這是怎么回事,因為從沒聽說這里曾有陶器廠。
武漢市文物考古所調查報告顯示,碼頭潭文化遺址面積為1萬多平方米,呈橢圓形,發(fā)現(xiàn)了150~510厘米的文化層堆積厚度。出土的陶片多為缽、碗、鼎,其代表性器物為紅頂缽及柱狀鼎,以及螺螄殼、蚌殼及動物骨,并伴隨著大量的炭粒。
站立公園高地之上,眺望四方,多植地被形,形成視線通透的疏朗空間。曾參與當年文物挖掘的東西湖區(qū)文體局工作人員周卯初介紹,建國初期,東西湖大多為湖區(qū),1958年筑堤圍墾,才變成了如今的東西湖區(qū)。
“數(shù)千年前,這里更是一片汪洋,顯然,三面環(huán)水、地勢較高的碼頭潭,成為古人生產(chǎn)、生活的好地方。”
周卯初認為,新石器時期人類主要以漁獵為生。豐富的文化堆積土層證明,新石器時期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了千年之久。
武漢市文物考古所報告認為,該遺址的文化堆積雖深,但未見一定的時代延續(xù)性。他們推斷,新石器時期,此地較適宜人們居住,形成了較厚的文化堆積,可能由于突發(fā)的自然災害,或者人們找到了更適宜的居住區(qū)域,從而搬離。
1954年大洪水張公堤告急曾從這里取土加固
1959年1月5日,劉峻安和參加1958年大辦鋼鐵的工友們,告別舵落口,挑上行李結隊徒步走到碼頭潭的新家——東西湖建筑材料廠。
那時候,從舵落口到碼頭潭,要沿張公堤過額頭灣、沿堤北上到姚家灣堤口,下張公堤后還要走三道小堤才能到。
“我們主要的任務是就地取材燒制耐火磚!碑斈杲ㄔO吳家山農管局大樓及宿舍的材料和生活物資,都從這兩道相連的小堤上,用拖拉機、馬車從漢口運送過來。直至上世紀80年代初,這三道小堤逐步被鏟平。
在碼頭潭村勞動、生活半年的劉峻安不會想到,早在5000年前,這里就是祖先漁獵生活、繁衍生息的地方。直至25年后,在同武漢市文物處負責人第一次去馬頭山勘查時,發(fā)現(xiàn)這里是古文化遺址,如夢初醒。
劉峻安回憶,1954年武漢大水,漢口張公堤一度發(fā)生大脫坡,為加固張公堤,人們就想到了祁家山和較遠的馬頭山進行取土。
1965年,空軍雷達團分別在吳家山、馬頭山建起雷達站。當年山上長滿野草荊棘,每到冬季就被附近的村民割去當柴燒。雷達站建成后,封山育林,才有如今的一片綠樹成蔭、郁郁蔥蔥。
建成武漢第一家放養(yǎng)式動物園,曾陪伴一代人童年
2003年6月,武漢多家媒體將目光聚焦武漢西郊一處大型旅游項目。當年,由美國新世紀公司投資5億元興建的大型旅游項目———武漢圣山歡樂世界,在碼頭潭動工興建。
據(jù)當時媒體報道,這一項目集納了動物觀賞、植物觀賞、度假村、民俗文化村、大型游樂場等內容。游客還可以在夜間觀賞野生動物,了解不同地域的動植物狀況和風土人情。
當年“十一”前夕,項目開門營業(yè),市民紛紛擁入園內。一睹這座24小時開放、武漢第一家放養(yǎng)式動物園真容。
國網(wǎng)武漢市東西湖區(qū)供電公司職工邱俊,是土生土長的東西湖人。他印象中,園內兩層高的度假村酒店則沿猛獸巢穴而建,獅子、老虎“觸手可及”!昂芏嗳说耐暧洃浝锒加衼磉@里看動物的回憶!
此后數(shù)年,由于園區(qū)經(jīng)營不善,項目閉園。
近年,這里被當?shù)卣匦滦掭荩ǔ蛇z址公園,成為一處濱水休憩空間。
啤酒節(jié)期間,這座占地38公頃的文化遺址公園,被主辦方結合公園景觀,融合啤酒文化,打造成展銷區(qū)、主舞臺和親水平臺音樂舞臺。更多人,走進了這處隱世之地。
沉睡的遺址,正慢慢“醒來”。(李文 蔡星欣 黃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