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醫(yī)護一線夜以繼日守護生命,面對群眾提供專業(yè)貼心的志愿服務筑牢疫情防線,利用互聯(lián)網調集資源、傳遞正能量——
戰(zhàn)“疫”淬煉青春本色(青春派·青春奮進新時代⑩)
在武漢雷神山醫(yī)院施工現(xiàn)場,盧青云正在工作。 |
年輕的華中科技大學校友們正在搬運物資。 |
宋子軒(左一)和武漢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放射科的90后醫(yī)師們一起為武漢加油。 |
姜婷(右)與青年志愿者一起商討疫情防控對策。 |
一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戰(zhàn)爭、總體戰(zhàn)、阻擊戰(zhàn)正在進行,沖鋒在前的戰(zhàn)士里,有不少青年人的身影。他們是80后、90后,甚至是00后。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再次證明,中國青年從來都是用擔當實干為青春增色。
越是艱險越向前,正亮出中國青年本色。疫情暴發(fā),他們辭別親人,沖向一線,做和時間賽跑的“最美逆行者”,做確保群眾安全的“守護神”,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深愛的家國,也因為經歷生死考驗而迅速成長。本期新青年版推出特別策劃,聚焦疫情防控阻擊戰(zhàn)中的年輕人,記錄戰(zhàn)“疫”中勃發(fā)的青春力量。
——編 者
他們沖鋒在醫(yī)護一線,與時間賽跑,與死神斗爭——
“疫情我也怕,但不會退縮”
本報記者 李昌禹
23歲的宋子軒是武漢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放射科醫(yī)師,把守著診治新冠肺炎的第一道關口。作為地地道道的武漢人,宋子軒說,相比平日的繁華,現(xiàn)在街上空蕩蕩的,“讓人心里怪難受的”。
疫情暴發(fā)以來,宋子軒一下子忙了起來,“整個大廳擠滿了來做CT的人。”
“我的城市生病了,我要盡我所能幫助她!彼巫榆幷f,科室里像他這樣的90后是絕對主力。面對疫情,大家都選擇了留守,有人大年三十前從黃岡趕回來,有人連續(xù)值守48小時沒合眼……“疫情我也怕,但不會退縮!彼巫榆幷f,雖然天天加班加點,但想著有這么多人在堅守,有全國各地的白衣戰(zhàn)士來支援,自己作為武漢人更沒有理由不堅持。
浙江的蔣思懿就是一名前來支援的白衣戰(zhàn)士。2月13日,一場廣播播報讓她一下子出了名。
“那時的萬松園非常熱鬧,路邊還有誘人的田螺、又薄又脆的矮子鍋盔,在我們浙江衢州燒餅也非常出名,歡迎疫情過后大家到浙江品嘗……”2月13日午飯時間,武漢黃陂體育館方艙醫(yī)院的廣播里,忽然傳出一個甜美的女聲,讓不少患者停住了筷子,記憶也跟著回到了不久前的江城。
廣播里自稱“少女懿”的女孩,就是蔣思懿。她是浙江支援湖北醫(yī)療隊隊員、浙大四院重癥醫(yī)學科主治醫(yī)師。這篇廣播稿足足3頁紙,是她工作之余,連夜手寫出來的。
30出頭的蔣思懿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,此次馳援武漢,她早早報了名,將孩子托付給了父母。常年在ICU病房工作,蔣思懿深知,這個時候病人有信心對治療很重要,于是想到用醫(yī)院的廣播做一次心理治療。
“我們都是中國人!我們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,熱愛這片土地的所有人。希望大家攜手共渡難關!弊x到最后一段話,蔣思懿已經開始哽咽。這段廣播被一位患者錄下來發(fā)到網上,并配上了一句話:“醫(yī)生說得我們滿眼淚水!倍潭處仔r,視頻的點贊量就達到幾十萬。
“作為一名重癥科醫(yī)生,我們沒法躲避,必須面對!笔Y思懿說。
護士李建順1月26日就來到了武漢,至今已奮戰(zhàn)了近一個月,他是河南首批支援武漢醫(yī)療隊的一員,陣地是武漢第四醫(yī)院隔離病房。李建順說:“我們穿上白衣和時間賽跑,跟死神搶人,每個人都要堅強!
為了便于在工作中相認,也為了鼓舞士氣、緩解病人的緊張感,每次進入隔離病房前,李建順和同事們都會在防護服上寫上名字,外加一句溫暖的話:“武漢加油”“別怕”……“還有人把熱干面、辣鴨脖寫上”,李建順說,“讓患者感受到對美好生活的期許!
“隔離病房里,有太多溫暖的時刻!崩罱樥f,有一對老年夫妻,住在不同病房,互相很關心,又不方便,他就做起了傳話的“通信兵”。當然也有不少話是他自己的,每次經過他們的病床,李建順總會停下多叮囑一句:“22床的奶奶讓我告訴你,睡覺要蓋好被子”“奶奶,爺爺讓我告訴你,他很聽話,你放心吧”……
李建順就這樣見證了一份樸素真摯的愛情,“我一下子更真切地感覺到,這座城,值得我們好好去守護!崩罱樥f。
“30歲的我還是單身,但我理解的愛情就是這個樣子,在最艱難的時刻,依舊能惦念著對方,不離不棄,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!崩罱樥f,“越是艱難,越要堅強,因為我們都是內心有溫度的人,能夠感受到愛的存在。”
他們用貼心的志愿服務溫暖這座城市——
“人人都奉獻,一定能過關!”
本報記者 李龍伊
2月8日,數(shù)千萬網友“云監(jiān)工”的雷神山醫(yī)院正式啟用。在這場與病魔的生死競速中,建設者們日夜在工地拼搏,創(chuàng)造了從開工到投入使用只用了10余天的“中國速度”。
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的00后志愿者盧青云,就是建設隊伍中的一員。這個寒假,盧青云沒回家,在一家建筑公司實習。疫情發(fā)生后,公司選派員工援建雷神山醫(yī)院,盧青云主動報名。“當時沒想太多,就覺得該為抗擊疫情做點什么。”盧青云說。
施工現(xiàn)場,盧青云總是沖在前頭,臟活、累活搶著做。工友們對這個大學生評價頗高:“吃飯他都不離開工地,就在自己崗位上捧著盒飯吃。有時累極了,就地坐下歇會,地上臟也不在意!
高強度的施工節(jié)奏讓工地上所有建設者都繃緊神經。剛參與建設雷神山醫(yī)院第一天,由于任務量大、工期緊張,他們從早上6點一直干到第二天中午,連續(xù)30多小時都沒有休息。
工地條件異常艱苦,可盧青云說,“工地上有近萬人在工作,沒有人放棄,我這么年輕,吃點苦算什么?”
和工友們一樣,盧青云每天的微信步數(shù)都在3萬步以上。很多同學問他,疫情期間怎么走那么多路。盧青云驕傲地告訴他們:“我在雷神山醫(yī)院工地當志愿者,搬運東西,步數(shù)少不了!”
從1月28日到2月9日,盧青云堅持了13天,親眼見證了醫(yī)院拔地而起!翱粗咨裆结t(yī)院從無到有,感覺就像自己種了一棵樹,看著它從樹苗長成了參天大樹。那種成就感,將會是我一生的財富!北R青云說。
疫情下的武漢,許許多多年輕的志愿者們用貼心暖心的服務,為這個冬天增添了許多溫暖。
中部戰(zhàn)區(qū)總醫(yī)院里,活躍著一支200余人的志愿保障突擊隊,志愿者大部分是一線醫(yī)護人員,其中一名志愿者身著便裝,和其他人不太一樣。
她叫王婉格,武漢人,今年19歲,是云南大學大一學生。王婉格的媽媽是一線醫(yī)護人員,因為人手緊張,她工作之余還加入了醫(yī)院的志愿保障突擊隊。
“我已經長大了,要陪你一起戰(zhàn)斗。作為武漢人,我也要為武漢做點貢獻!蓖跬窀窀鷭寢屔塘亢,也加入了志愿保障突擊隊,成了一名物資協(xié)調聯(lián)絡員。從此,每天早上7點多來醫(yī)院,有時晚上8點才能回家。午休時和媽媽的短暫相聚,便是她最開心的時刻。
在一天的日記里,王婉格寫下這樣一段話:“今天,帶隊老師知道我是00后時,感到非常驚訝。其實無關年齡,只要人人都奉獻,武漢一定渡過難關!”
他們活躍在互聯(lián)網上,調集資源,匯聚力量,傳遞能量——
“我不是一個人在戰(zhàn)斗”
本報記者 楊 昊 易舒冉
1月24日,武漢關閉離漢通道第二天,一大早,身為華中科技大學校友的劉稷軒接到了一通電話。
華科校友在德國找到了一批醫(yī)用防護物資,正是武漢急需的。這個信息讓劉稷軒精神一振。劉稷軒的父母都是醫(yī)生,正奮戰(zhàn)在湖北一線,他很清楚當時醫(yī)療物資有多匱乏。
第一個問題,錢從哪來?總共要200多萬元。劉稷軒和幾個校友商量后,決定在網上發(fā)起募捐。24日傍晚6時,募捐文章發(fā)出,短短8個小時,募捐金額就達到100萬元,很快就籌齊了所需善款。
第二個問題,怎么運回來?“我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物流公司,也不清楚要給海關提交哪些材料和證明,最關鍵的是這批貨物怎樣才能用最短時間送到醫(yī)護人員手中!眲④幷f,他干脆拉了個校友群,大家一起在線想辦法。校友們熱情高、路子廣,問題一個個迎刃而解——有人做過國際物流工作,和物流公司對接很順暢;有人了解海關清關工作,很清楚如何提交材料、怎樣縮短清關時間……
1月29日,從德國采購的口罩、防護服和護目鏡順利到達北京。1月30日,物資從北京送達武漢,并陸續(xù)發(fā)放至湖北10多個城市60多家醫(yī)院。
這支誕生于微信里的志愿隊伍,從最初的7人迅速擴大到了74人,分為多個職能小組,分別負責醫(yī)院對接、貨源信息確認、財務賬目對接等,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。“日常溝通在微信群里進行,善款和物資去向也定期在群里公布,這次馳援武漢是一次線上和線下的聯(lián)動。”劉稷軒說。
跟劉稷軒一樣,武漢90后女孩肖雅星通過微信發(fā)起了一個“醫(yī)生驛站”項目。
“醫(yī)護人員是武漢最急需守護的天使。我現(xiàn)在愿意把自家開的酒店房間拿出來,免費讓醫(yī)務人員入住,希望武漢酒店的老板能一起貢獻力量!
1月23日武漢停運市內公共交通后,許多一線醫(yī)務人員不能及時回家休息。為了幫他們解決住宿難題,肖雅星發(fā)起組建了“武漢醫(yī)護酒店支援群”,從大年三十一直忙到現(xiàn)在。
她的倡議迅速得到多家酒店的響應,除夕夜,肖雅星忙到只睡了3個小時!跋挛5點多建的群,第二天早上10點就滿員了,好多連鎖酒店加盟進來!
在肖雅星的帶動下,武漢目前已有300多家酒店為醫(yī)務人員提供免費住宿服務!懊刻於加腥思游业奈⑿牛粸楹臀艺f一句加油,這讓我覺得不是一個人在戰(zhàn)斗。大家一起把武漢變得更好!毙ぱ判钦f。
如果說劉稷軒、肖雅星靠線上線下聯(lián)動匯聚了資源,那荊楚理工學院心理中心的咨詢師余青云,就是通過網絡傳遞了正能量。
2月7日上午9點,余青云簡單吃了早飯后就把自己關進書房,開始了一天的心理援助網絡咨詢服務工作。新冠肺炎疫情暴發(fā)后,余青云成為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務專家工作隊的一員。
“前來咨詢的人都是因疫情產生恐慌、焦慮、無助等情緒,有的還出現(xiàn)失眠、飲食改變等明顯的身體不適!庇嗲嘣普f。
“前幾天海南一下子變冷,我出現(xiàn)了低燒,嚇得不知道該怎么辦……”1月30日晚上,余青云收到了一則接近3000字的留言,一位從湖北返鄉(xiāng)的海南籍大二學生向她傾訴。
當晚,余青云和這位男生一直交流到了深夜。在他14天隔離期里,余青云又幾次與他溝通,緩和他緊張的情緒。幸運的是,這名學生最終確認并未被感染。“利用自己的專業(yè)所長,在抗擊疫情中既發(fā)揮專業(yè)作用又不添亂,哪怕只是陪伴他們一小段時間,我也覺得非常有價值!庇嗲嘣普f。
他們堅守在社區(qū)疫情防控一線,用奉獻筑起一道道防線——
“我們長大了,世界我來守護”
本報記者 方 敏
“我的隔離時間到了!我不管!我就要出去!”
2月5日一早,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昌碩街道云鴻社區(qū)一幢居民樓里,居家隔離的曹女士火氣漸起,眼看就要爆發(fā)。
社區(qū)志愿者職責在身,不敢退讓!耙婚_始您說1月25日到家,所以要隔離到2月7日。現(xiàn)在你又說是23日到家的,這確實不合適……”
志愿者趕緊給姜婷打電話。32歲的姜婷,眼下是云鴻社區(qū)防疫一線的臨時團支部書記。自打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,她就進入了“一級”戰(zhàn)斗狀態(tài)。
明白事情緣由后,姜婷一邊動身一邊給其他隊員打電話,“調出部分卡口的一線視頻,馬上發(fā)給我!
10分鐘后,姜婷來到現(xiàn)場,把視頻放給了曹女士。“現(xiàn)在出門也沒什么地方可去,還是家里安全……”姜婷也加入了勸說隊伍中。其間,又有電話打到姜婷那里,也是防疫的緊急事要她協(xié)助。
看著風塵仆仆、一邊喘著粗氣一邊還在不停勸解的姜婷,曹女士覺得不好意思,返身回去了。
“這事解決了,我走啦!苯民R不停蹄地趕往下一處。
疫情防控阻擊戰(zhàn),年輕人要當主力軍。1月26日,云鴻社區(qū)成立了安吉縣第一個臨時團支部,姜婷任團支部書記。隨后,6支青年突擊隊應運而生。48名成員自愿報名,每天簽到。
從大年初一開始,姜婷每天的工作就是防疫:早上6點起床,先安頓好家中的女兒;8點,準時到自己盯梢的小區(qū)報到,和醫(yī)護人員一起上門為被隔離的居民測量體溫,囑咐他們不要外出。姜婷說,“直到晚上8點半有人來換班,才松快些!
云鴻社區(qū)的常住居民有4300戶、7850人。第一次全面排查后,社區(qū)里確定了15戶含湖北返鄉(xiāng)人員或與其有過親密接觸的住戶。
意識到風險點后,姜婷立刻行動起來。“雖然檢測暫時沒有感染,但還是要先居家隔離。為了保證隔離效果,必須一天24小時兩班倒,時時刻刻有人在崗!
說著容易,但是要24小時在居民家門口值守,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特別是到了晚上,冬夜氣溫很低,值班的人也必須堅守崗位。實在冷的時候,就裹著棉衣來回踱步。
到了白天,姜婷還有一項任務,就是去超市為隔離的居民置辦生活必需品。“買東西并不難,難的是要和其他居民做好解釋。”姜婷介紹:“一開始,小區(qū)里出現(xiàn)被隔離的人員,其余住戶都非常緊張!
姜婷的任務又來了。她第一時間在小區(qū)內公開了隔離住戶的出行軌跡和健康狀況,也積極與其他住戶溝通,告知他們防疫知識,避免引起過度恐慌。因為有團支部的人員始終在小區(qū)里外堅守,居民們的心漸漸安定了。
“我們長大了,世界我來守護!苯玫奈⑿排笥讶铮簧偃嗽诮恿D發(fā)這句話,并配上了“超人”的圖片,她覺得這句話很“燃”。
“送水、送餅干、送午餐……這些都是周邊居民給我們送來的慰問品!苯煤退男』锇閭兛吹缴鐓^(qū)的大爺大媽在飯點給他們拎來吃的,樂呵呵地曬起了朋友圈。
如今,安吉在抗疫一線建立起34個臨時團支部,為全縣域的戰(zhàn)“疫”提供了一股強大的青春力量。
。ㄓ 瑩參與采寫)
版式設計:蔡華偉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0年02月23日 05 版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